English | Chinese 

隨著香港政府就網約平台服務規管展開研究,Uber 今日與傳媒分享規管框架原則的建議。Uber相信一個可持續的規管框架應以保障乘客與司機的安全及服務品質為先,同時應維持網約共乘服務作為安全、靈活和可靠的出行選擇。整體而言,Uber期待政府可以建立一個平衡及可持續的規管框架,讓點對點交通的供求自然調節。

針對本港點對點交通服務需求上升的應對策略

Uber 早前委託全球顧問公司 AECOM 進行香港點對點交通供需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未來十年間,香港對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需求將持續攀升,預計至2034年,每日有意圖出行需求*將超過140萬人次。目前,全港約 19% 的點對點交通需求尚未被滿足。點對點出行需求的增長趨勢,反映將網約共乘服務融入交通體系的重要性,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城市交通需求。

「網約共乘服務與傳統的士屬互補關係,而非競爭對手。」Uber 香港區總經理鍾志霆(Estyn Chung)表示:「傳統的士一般全天候24小時營運,然而約 6成的 Uber 司機夥伴每週駕駛少於20小時,即駕駛時長僅相當於的士的六分之一。網約共乘司機在未來規管下應可繼續彈性工作,方能靈活應對市場需求。」

Uber 倡議規管框架原則:安全至上、服務可靠、靈活彈性

Uber 歡迎政府就網約平台規管展開研究,並建議未來框架須以將乘客及司機的安全與服務品質作為核心考量,並避免設立過於繁複的發牌機制。

容許司機自行靈活選擇工作時間與方式,為香港網約共乘服務能否滿足實時需求的關鍵。靈活彈性能讓網約共乘服務供應即時調節配合乘客需求,對司機及乘客雙方均有所裨益。若規管框架欠缺靈活彈性,可能削弱服務的可靠性,減少乘客的出行選擇,並限制經濟收入的機會。 

未來規管框架核心建議

平台營運方
  • 平台需獲發牌照並落實安全與服務要求標準,包括:
    • 所有行程須有保險保障
    • 雙向評分機制供司機夥伴及乘客互評體驗
網約共乘司機
  • 司機須獲發牌照並通過背景審查,以及持有效正式駕駛執照
營運車輛
  • 車輛必須安全且適合在道路行駛
  • 定期進行車檢

鍾志霆進一步表示:「安全與彈性是網約共乘服務於香港乃至全球成功的基石。Uber 在港營運十一年間,網約共乘服務不僅成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模式之一,同時為數以萬計的司機夥伴創造額外收入來源,尤其在疫情及後疫情經濟復甦期間。網約共乘服務的核心價值在於乘客需要出行時,能『隨時隨地,有求必應』。若規管框架限制了靈活性,將直接衝擊服務可及性。期望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亦能考慮可靠的網約共乘服務對於公眾利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