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源自於人民的需求。當科技進步,城市內的計程車,再也不只是一台車、一位司機所構成的運輸工具時,它將可以是一次完整的行動服務體驗。
從彈性費率、駕駛管理到評分機制,我們以強大的科技運算,去填補了舊法規與新時代之間的缺口。更秉著服務業的用心,去完整你每一次的乘車體驗與安全保障。
身為科技平台,目前 Uber 合法與租賃車與計程車業者合作,也帶給乘客更多美好的搭乘體驗,而我們一直努力的創新,為的不只是成為一台計程車而已。
現在,讓我們一起換上創新科技的視角,重新破解每一道你可能會有或曾有的問題。
Q1、【駕駛管理】如何確保乘客安全?
A1:以科技取代造冊管理。
不僅是我們多次強調的「良民證」、「小客車職業駕照」等代僱駕駛考核門檻,加上系統端全時 GPS 監測、不定時駕駛臉部辨識等,我們幾乎可以全程掌握駕駛動向,乘客也可透過分享行程、一鍵報警的機制,讓乘客對安全這件事更加放心。
小結:透過科技手段,降低乘客對司機的不安全感,並提高傳統計程車以「執業登記證」作為唯一標準的管理效益。
「執業登記證」小檔案:為計程車業所需證明之一,需無部分刑法之犯罪紀錄、並經筆試通過。
(BTW良民證需為終身皆無任何犯罪紀錄。)
Q2、【預先報價】價錢是透明的嗎?
A2:以科技降低交易紛爭。
從呼叫車輛開始,系統透過大數據運算,乘客便能馬上知道這趟行程的車資,也就是說,乘客不用擔心在行程中,駕駛會繞路或用莫名理由加重乘客的負擔。
小結:在上車前跟你談好車資,是科技大數據演算進步後,衍生出的誠實透明交易的模式,也減少了很多司機與乘客不必要的紛爭。
Q3、【彈性費率】為什麼不用固定費率?
A3:以科技均衡市場供需。
計程車目前使用的固定費率,除了怕司機亂喊價,也符合當初幾十年前立法時,對消費者的保護。但科技與時俱進,透過 Uber 平台的運算機制,我們有效判斷市場供需,並乘客因此有機會擁有價錢合理的好服務,司機也因而降低空車率,不僅效率好,需求高時更能因加成增加更多營收。
小結:應用科技運算的彈性費率,更能符合司機與乘客的即時需求。
Q4、【互評機制】互評機制到底可以幹嘛?
A4:科技讓服務立即升級。
不僅僅是搭了一台把你從 A 點送到 B 點的車,乘客更在意的是在行程中的服務與體驗。我們透過科技系統建立的滿意度評分,就是希望讓每趟服務,創造互相尊重,愉悅而舒適的旅程。
小結:一下車就能打分數,科技幫你創造了更好的服務品質,搭乘感受的好壞讓我們立刻知道,更能立刻改進。
【新業態不能用舊法規思維】
透過科技,Uber 解決了很多傳統運輸營運上的詬病,也因為科技,我們也打破了傳統運輸分業管理的範疇。因此,如果政府反 過頭來,依舊用傳統法律規定的思維,強硬修法限縮租賃業與科技平台的發展空間,這不僅阻檔了台灣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更是讓廣大滿意 Uber 服務的司機與乘客,徹底的失望。
我們一直相信,撤銷 103條-1 的修法,並非如此的困難,只要政府願意轉個腦筋、面對問題,就可以透過科技,全面帶起台灣創新服務的新里程,和計程車一起創造雙贏。
如同柯文哲市長所說:Uber 沒有錯,就看政府怎麼解決問題。
#你要的,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真情上演中
#別再說Uber違法了
#WinTogether
#沒有人應該輸
#請支持撤銷第103條之1草案
讀完之後您可以這樣做
- 分享並按讚此篇說明,前往 Uber 臉書 Po 文
- 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表您的意見
發布者:Uber 台灣